《福建理工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红色记忆︱我校首位教工党支部书记——马立峰

   期次:第157期      查看:180   


编者按:马立峰,虽然他的一生只有26岁,但却映照了一身铮铮铁骨,壮丽而绚烂。

 

马立峰(1909-1935),全国500名著名烈士之一,我校首位教工党支部书记,闽东苏维埃革命时期的杰出领导之一。

他的一生是为革命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充分展现了一位革命者的崇高品德,博大胸怀和革命风格,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

 

1. 人世艰辛,革命的种子生根发芽

马立峰,原名马泽祥,1909114日出生在福安溪柄马厝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庭的困难境况和父母亲的殷切期望使他在学习上异常勤奋刻苦。192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福安湖山小学毕业,校长给他改名叫马立峰,意为“立马湖山第一峰”,勉励他胸怀大志,奋发向上,将来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高小毕业后,家里因经济困难无力送马立峰上县中,他只好考入霞浦汉英中学。这是一所英国基督教会创办的学校,马立峰因为拒绝参加宗教仪式活动而经常受到处罚。1925年五卅运动的革命风暴席卷全国,在进步教师的影响下马立峰积极参加校学生会组织的各项进步活动。

 

1926年他愤然离开教会学校,回到家乡,当时的福安社会政治腐败,官绅横行,民不聊生,他深感前途渺茫。但当他与省内返乡度假的进步学生频繁接触,开始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阅读《共产主义ABC》、《马克思主义浅说》、《新青年》、《洪水》、《社会主义问题讨论集》等,他的思想豁然开朗,很快从苦闷和彷徨中振奋起来,立志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后来他来到福州,接触了许多进步思想,开阔了眼界,和一批闽东籍进步青年学生密切来往,继续从事地下革命活动。1928年夏,他在福州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同年暑假回到福安,创办了暑期平民识字学校,向社会青年,工人和农民宣传革命道理。

 

2.继续求学,成为工院首位教工党支部书记

 

19288月,马立峰考进省立理工学校(工院前身),念公路专业班。他一边学习,一边在学生中进行革命宣传,还经常冒着危险和一些进步学生到中心市区演讲,散发传单,张贴标语。

19292月,经过革命斗争锻炼和考验的马立峰在福州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揭开了他人生崭新的一页,开始了一片炽热的革命生涯。

同年7月,马立峰从理工学校毕业,学校因为他书画技艺出众,将他留在教导室专事刻写讲义,绘制教学挂图。

不论身份是学生还是老师,他的革命运动始终没有停止。暑假期间,他回到福安创办“暑期义务学校”,秘密传播革命思想。开学后他根据市委的指示,以教员身份做掩护,在师生中进行革命宣传,并在校内建立了支部,任党支部书记,成为我校首位教工党支部书记。

 

3.回乡革命,领导闽东人民革命事业

1930年起,他在组织的指挥下,积极投身到革命武装斗争中去。1931年和邓子恢一道开展了“扛麦债”、“平粜”斗争,掀起了农民运动的浪潮。1932年和詹如柏等同志建立了“闽东工农游击第一支队”,随即夜袭兰田,打响了闽东工农武装暴动的第一枪。他还和叶飞、曾志等同志并肩作战,解放赛岐镇和柘荣县城,胜利开展分田斗争,一道开创了“五百里红色苏区”。

期间他曾任中共福安县委书记,闽东工农游击第一支队政委,中共福安中心县委书记,闽东苏维埃政府主席兼中共闽东特委委员。

193528日,马立峰同志在柘洋下坪凤落洋被叛徒出卖,惨遭杀害,年仅26岁。

 

4.学习立峰精神,追随典范立志成才

马立峰同志已经牺牲82周年了,他的事迹,我们没有忘记,他的精神,我们一直在传承。

 

2012年我校申报的闽东红土地——立峰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入选第二批福建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每年多次组织学生前往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透过历史的云烟,重温先辈的革命历程,我们感受到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感受到那战火纷飞中的满腔激情,让我们铭记我校首位教工党支部书记,牢记使命和责任,一起迈向新的征程。

 

 

福建理工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8941次访问,全刊已有2770537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