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理工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春启新程,年趣颂心愿

   期次:第222期   作者:文/刘宇璇  姚奕如  何建鸿  邱雨琴   查看:66   


龙年已至,中华大地万家灯火,大街小巷鞭炮声伴着孩童的欢笑声此起彼伏地响起,红灯高挂,对联春花,映衬着一片喜庆的色彩。这是年俗中的年味,人们在此中歌颂着新年的心愿,表达着岁月更替中的欢愉和期许。

在闽北闽东地区,农村里有个充满年味的习俗--打糍粑。除夕当日,家中老人一大早便将洗净的糯米蒸好放凉,等下午阳光正盛时,再叫上家里及周边年轻力壮的男人来打糍粑。打年糕一直是村里大人小孩喜爱的活动,每每到打年糕时,家里的大厅便会以用于打年糕的大石桩为圆心,一圈一圈地围满人。按照惯例,打年糕的这第一打,一般是由富有经验的长辈先开始,一人负责打,一人负责翻动石桩中的糯米,等十几打后,再换其他人。闽北人家一般都住在大厝里,大厅与大门见是个大天井,午日阳光通过天井,正好照到石桩上,被打成微粘的糯米被阳光照得漂亮,好似镀了一层金光。等到糯米打成年糕,人们可以选择直接吃,品尝年糕本味,也可以蘸取红豆沙,黄豆粉等蘸料吃。阳光照在大家身上,画面温暖又美好。

闽南地区,每到快至年关时,大大小小的拜神活动在各个乡村举行。闽南尤其是泉州地区,一个大的姓氏家族会举行热闹的酬神活动。凌晨两点,鼓声一被敲响,一整天的酬神活动便敲开序幕。各家各户会杀一头年猪,摆上糕点、茶、酒、鸡鸭等作为贡品上贡。祖厝前男丁们会提着象征繁荣的灯笼参加上灯这一传统习俗,晚辈们向长辈学习祭拜礼仪,向神明表达真挚的敬意。全家上下欢聚一堂,在香火缭绕中,共同参与这场盛大的酬神活动。酬神活动不仅是人们用于表达对神明庇护的感恩,对家族繁荣的祈祷,更表达出了闽南人民团结友爱的品质,蕴含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吉星高照,龙腾瑞气映乾坤,今年还有一个不能不提的传统习俗——舞龙。这一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传承千年,代代相传。每当春节来临,青壮年们便会自发组织起舞龙队,用彩带和布料制作出一条活灵活现的“龙”。随着鼓声的节奏,舞龙队会穿梭在街道的每个角落,为家家户户送上新年的祝福。而孩子们则会跟在舞龙队后面,模仿大人的动作,兴高采烈地舞动着彩旗,为节日增添了无尽的快乐。处在龙年,舞龙成了新的一年的象征,将这龙舞好,更是代表新的一年处处有运,事事顺心。

在忙忙碌碌的一年里,春节是为数不多能够全家团聚的日子,学生可以放下手中的书,大人可以停下手中的工作,将自身从忙碌中抽离出来,享受美好的假期。年俗活动给大家带来了无限的欢乐,这其中也意蕴着每个人殷切的期盼。贴春联、拜年是希望新的一年能够带来好运,放鞭炮、穿新衣则是为了摆脱过去的不幸与邪恶。因地区不同,每个地方有着不同的年俗:来自新疆同学家乡特有的传青苗习俗是由当地德高望重的人为迎接青苗的一家的新的一年带来祝福,亦或是广西一些地区的舞鸡,以祈求六畜兴旺。故此家家户户盼新年,事事皆为求幸福。

祥龙长啸,四海同春。新春伊始之际,我们在年俗中享受年趣,收获欢愉,期许着所求皆如愿,所行皆坦途,多喜乐,长安宁。愿新年风霜尽,年趣开鸿运,历添新岁月,福满旧山河。

福建理工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9542次访问,全刊已有2790213次访问